河南高频淬火设备欢迎您!
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English
手机应用
首页
公司介绍
产品展示
供应信息
资讯中心
资质荣誉
文件下载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13733865368
公司资讯
全部
公司动态
技术文章
行业动态
成功案例
解决方案
联系方式
在线客服:
王志杰
联系人:
王志杰
联系电话:
13733865368
资讯详情
首页
>
资讯中心
>
资讯列表
>
资讯详情
标准化:有助于振兴机械工业
2013-09-13 08:03:12
来源:
河南感应加热设备有限公司
标签:
公司动态
机械工业标准化是机械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械工业技术水平的主要标志。在实现机械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机械工业增长方式转变、提升机械工业竞争力等方面,机械工业标准化具有不可替代的技术基础作用。
1. 标准化工作为机械工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工业,是
产业升级
、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我国机械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产业体系,无论是经济
总量
,还是出口创汇和吸纳就业能力等重要指标,都表明机械工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已跻身世界机械工业大国行列。
2008年,机械工业按照中央战略部署,不断增强危机意识,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继续保持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是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2008年机械工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90740.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3.43%。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机械工业连续第7年保持20%以上增长速度。
二是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专用设备增长速度加快,机械工业的产品结构正在发生可喜变化。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四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有了长足进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下,我国机械产品的出口继续保持较强的增长势头,出口同比增长25.7%,贸易顺差达到477亿
美元
。
五是持续盈利能力有所增强,2008年1~11月全国机械工业企业实现利润超过2007年全年水平,达到4605.32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六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在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节能降耗、大力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推动产业集聚、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机械工业的快速发展,为机械工业标准化工作
奠定
了坚实的发展基础、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和技术保障。
在我国机械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迈向强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国家标准委等有关部门的领导下,紧密结合我国机械工业的产业特点和实际需求,通过积极探索标准化工作机制改革,创新工作模式,开展国家标准清理和行业标准复审,积极推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加大重点领域和节能减排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力度,加强规划引导、
技术支持、职业培训
等服务,标准化工作在推动机械工业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的进程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机械工业标准化工作取得长足进展。截止到2008年底,机械工业领域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已有13663项,其中,国家标准5235项,行业标准8428项。
回顾这些年来的标准化工作,我们对标准化在振兴机械工业中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机械工业快速发展给标准化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概括起来,有三条经验值得总结:
第一,标准化工作必须进入经济主战场,服务于机械工业振兴和发展。这些年来,标准化工作始终围绕机械工业振兴目标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不仅为机械工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技术规范,为机械工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为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搭建桥梁,为机械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技术支撑。
第二,标准化工作必须积极推进改革,适应
机械工业振兴和发展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机械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和方式发生重要转变。根据国家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形势变化,改革了机械工业标准化的工作模式,努力当好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的参谋和助手;探索了标准化工作的投入方式,引导企业、民间资本、外来资本投入机械工业标准化工作;实施了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开放型管理,提高标准立项的科学性、公开性和市场适应性;加强了标准与科研工作的结合,促进标准研制与科技研发协调发展。
第三,标准化工作必须汇集各方面力量,共同促进机械工业振兴和发展。一项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企业,而是
影响
一个行业,乃至整个产业链。标准化工作是全行业的工作,需要全行业的关心和支持。目前,在机械工业领域,已建立120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31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会、28个机械工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聘请了超过8000名技术专家参与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2. 机械工业标准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机械工业快速发展,对标准化的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但目前标准化工作仍过多的忙于日常事务,对标准化工作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识不到位,缺乏对标准化工作在振兴机械工业中的地位、作用及如何更好、有效为机械工业发展服务的
宏观、全面、战略
性研究。
2.2 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
具体表现为标准数量较多,但标准体系不完善、标准更新速度慢、标准水平不高,尤其原创标准少:标准中的大量技术数据和指标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国外标准、产品样本,缺乏科学技术研究的支持,缺乏专有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大量的先进制造技术成果被束之高阁,没有及时纳入标准。一些影响机械工业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高新技术产品、专用设备及机械基础件急需的关键技术标准严重缺乏,特别是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领域的标准严重缺乏。如在节能方面,工业设备的能效标准空白点多,用能产品(
锅炉、电动机、内燃机、风机、水泵、压缩机
等)的能耗限额标准缺口大;在节水方面,污水资源化、非传统水源利用方面的产品标准制定工作刚刚起步;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节约材料标准、废旧机电产品回收利用标准尚处于研究阶段。标准更新不及时,大量的机械产品已应用了先进制造技术成果,但对应的标准没有及时修订,使得一些过分迁就现有产业技术现状的低水平标准大量存在,使许多达到标准要求但缺乏竞争力的机械产品充斥市场,造成产品积压和资源浪费;使一些国外的淘汰产品长驱直入我国市场,相关产业面临严重威胁。
2.3 标准化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改革
在标准制定方面,标准立项的
科学合理性、必要性、可行性,标准起草过程的公开性、透明性、开放性和公信力,标准审查的程序性、严肃性、规范性和权威性
等,都面临着这样的挑战:提高标准科技含量,提升标准整体水平,加快标准制定速度,保证标准文本质量,确保标准适用性和有效性。
在标准实施方面,标准实施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尚未建立,特别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标准化工作机制仍在探索之中。
2.4 国际标准化工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文本采用国际标准有进展,但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能力仍然缺乏,国际标准化专家少,国际标准制定工作的水平低。(目前,我国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秘书处31个,有21人担任技术委员会主席或副主席。提交国际标准提案170个,重点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200项,已批准的国际标准57项。2008年10月,正式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常任理事国。)
3. 机械工业标准化的任务
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意味着国家将从政策鼓励、资金投入、财税优惠等多个方面扶持装备制造业发展。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于推进我国装备制造自主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带动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与2006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相比,调整和振兴规划突出了四个更加:
一是目标更加集中:主要集中在依托于重点工程;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和体系的建设;重点强调了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结构调整。
二是重点更加突出:主要强调了重点工程的大型化设备的国产化。
三是任务更加明确:从16个关键领域缩小到高效清洁发电、特高压变电、煤矿与金属矿采掘、天然气管道输送和液化储运、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六个领域重点推进国产化,在钢铁、汽车和纺织三个产业重点提高自主化水平。同时,也提及了一些大型铸造件、元器件这些基础零部件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
四是措施更加有针对性:在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对标准化工作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加快制(修)订装备产品技术标准,提高标准水平,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淘汰落后产品。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发展趋势,注重与国际标准接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促进自主创新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落实调整振兴规划中的标准化任务,机械工业标准化工作将围绕下述四个方面展开:
一是创新机制:标准制修订工作要围绕国家确定的重大技术装备研发项目,建立重大项目配套机制。如围绕“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进行配套的标准研究与制定工作,将标准研究制定纳入项目计划,实现产业重要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开发与标准研制的同步。
二是重点突破:标准制修订工作要针对调整和振兴规划确定的目标和重点,在推进重点工程重大装备自主化的进程中,在高效清洁发电、特高压变电、煤矿与金属矿采掘、天然气管道输送和液化储运、农业装备、施工机械、环保装备以及关键基础零部件等领域实现突破,为这些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起带动作用强的装备和产品进入市场提供标准支撑。
三是整体提升:标准在制修订时要加强标准化与科研开发工作的结合,使标准中含有自主创新技术和转化科技成果比例明显提高;要重视资源节约标准的制定,增加工业设备能效标准、污水资源化标准、节约材料标准比重;要加大标准修订工作的力度,使标准适应机械装备产品及零部件生产制造水平的全面提升。
四是完善体系:围绕机械工业振兴和发展需求,通过标准制修订工作的重点突破和标准水平的整体提升,建立一个与国际接轨、重点突出、结构合理、适应市场的机械工业标准体系。
4. 努力提高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性
总体上看,这些年来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分析标准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机械工业标准化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实现四个转变,提高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性。
4.1 标准化工作要向以市场为导向转变
机械工业已进入一个全面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标准化工作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使标准来源于市场,服务于市场。
4.2 标准制修订工作要向注重制定具有自主创新成果标准转变
标准要真正成为构建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就必须改变目前跟踪模仿的标准发展方式,把自主创新、能够产业化的成果尽快形成技术标准,作为标准的发展方向,从而提高机械工业标准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4.3 国际标准化工作要向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转变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打破工业发达国家对我们采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提高我国机电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是机械工业发展的长期任务,也是机械工业准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做好国际标准跟踪、研究,并有效采用的同时,不仅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使国际标准反映我国的技术要求;更重要的是集中力量,实施突破,争取在机械工业领域制定具有自主创新技术、能够产业化的国际标准,为我国机电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创造条件。
4.4 标准化工作要向信息化转变
要有效整合资源,加快中国机械工业标准化网站建设,使其成为国家标准化信息网络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标准化资源共享,推进机械工业标准化信息的公开化、管理的网络化,提高标准化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上一篇:CONCEPT设计中心将提供高性能的定制IGBT驱动器解决方
下一篇:强强联合,打造西部国际热处理工业炉行业盛会